证券要闻

A股“入摩”难改现状 打铁还需自身硬

15日,A股 “入摩”名单正式敲定,234只大盘股入选,但A股并没有迎来众人期盼的大涨,二级市场依旧疲弱,几个权重最大的“入摩”标的甚至还收了绿盘,反倒是以中小盘为主的创业板最强势。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外资不是 “活雷锋”,跟踪MSCI的全球基金虽然会被动配置,但它们也要根据形势灵活机动,预期不明的情况下不会盲目买套。现在的情况是A股整体弱势,而很多外资或许看得起的 “入摩”标的前两年整体涨幅又过大,甚是焦虑。况且,很多人认为这些全球基金一定会买二级市场的A股,但未必,比如从QFII手上去搞大宗交易,再比如先买入一些同股同权但价格差了一大截的H股。这些全球基金经理都不是小学文化,他们知道A股的各种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有多大。

指望外资来拯救A股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抛掉这个想法。事实证明,最近一些对于A股所谓的利好,如“独角兽”回归、 “入摩”甚至巴菲特看好A股等等,都是讲个故事画饼充饥,在弱得不像样的A股面前,一切都是白搭,而且很多看上去很美好的题材甚至会成为叶公好龙的对象。比如 “独角兽”回归,药明康德和富士康都来了,有几个人能受益?如果你能在二级市场随便买的时候,你确定能赚钱?都是一步到位,人家把钱圈走了,你连汤都喝不到,想去喝还小心会被烫了嘴。

再说 “入摩”,你怎么就一定能确定外资会在这个位置买入?人家不能先利用QFII这些先头部队打压?而且很多主动基金都是做对冲的,怎么可能一根筋地往上买呢?当然,如果现在A股很强势,这些都不是问题,但现在A股太弱了,人家做空就可以事半功倍,吓都把你吓死。

从宏观角度看,A股 “入摩”也算是一件大事,有了国际认证,资本市场开放步伐会加快,虽然短期可能影响不大,但中长期看势必向国际主流看齐。但要从国际认证到国际名牌,要被全球资金追捧爱戴,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现实角度看,一个持续上涨的市场,是有强大的资金吸附效应的,比如屡创新高的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股市。反观A股,有这个条件吗?来一个套一个,来两个套一双,人家还会来当 “韭菜”?充其量你也就几千亿的资金,各路想兑现解禁的筹码数以万亿计,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你当人家是傻子?

这就是为什么A股即便 “入摩”在短期内也难改变现状的原因。股市就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地方,牛市众人拾柴火焰高,熊市就会墙倒众人推,天使在美好的幻想里,魔鬼在现实的细节中,现实终将会战胜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