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券商总部全部降薪?券商股全部涨停,券商的春天却还隔着冬天
“降薪裁员”恐怕已经成为今年金融圈的热词。近期,又有券商员工曝料公司降薪。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从今年春天起,中泰证券就已经降低了平时预发奖金的比例,近期并没有降薪相关的文件出台。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成交低迷导致券商经纪业务不景气,资管业务处在规范阶段多处受限,自营业绩不理想,IPO缩水投行业务战线收缩,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节衣缩食、开源节流则成了券业共克时艰最直接的做法。过冬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要求员工自行提交辞职报告,有的严查出勤率,有的调派基层营业部,有的拖延入职,有的调整薪酬结构……部分裁员传闻已被券商辟谣,信息有真有假,但这也反映了行业焦虑。
总部全部降薪?事实是早已降低预发奖金比例
近日,有自媒体爆料,中泰证券总部全部降薪。同时,分公司机构业务明年1月开始按照新考核制度,除1800基本工资外,其余总部与分公司各考核一半。考核指标同薪资水平翻了一倍左右,按季度考核,年底调岗调薪。
券商中国记者向多位中泰证券员工求证,得到的答复是,近期并没有关于降薪的通知。
“没有内部发文,最近没有听说降薪。不过,从今年春天起,公司就已经对奖金的预发比例做了调整,平时预发的奖金比例降低了。”一位中泰证券员工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泰证券员工工资由固薪+绩效两部分组成。绩效部分是根据员工每个月的表现得到一定比例的奖金,剩余部分在年终发放。年终公司也会根据整体考核,确定最终的奖金包。
“降低了平时预发奖金的比例,平时到手的工资自然就减少了。这个调整不是最近的做法,从今年春天起就这么做了。”这位中泰证券员工表示。
而对于分公司按照新考核制度,由总部与分公司对半考核的说法,记者向中泰证券一家分支机构求证时,也得到了不同的说法。
“分公司确有新的考核制度,有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但所有的考核权一直都在分支机构,这一点没有变化。”一家分支机构员工说。
薪酬调整已经实施了大半年,但在近期才有员工向自媒体爆料,有中泰证券员工猜测原因:“之前我们发薪日是每月30号,后来应分支机构申请,把发薪日调整为月中。但这个月的工资迟迟没有发下来,可能有员工不满吧。”
中泰2017年平均薪酬约38万元
“我们公司工资水平一直不高。员工数量在行业的排名肯定是超过净利润行业排名的。”另一名中泰证券员工说。
中泰证券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泰证券在职员工共计7899人。其中,经纪业务人员5156人,占比高达65.27%;其次是投行人员,共681人,占比8.62%。
2017年,中泰证券支付给员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30.56亿元,扣除董监高薪酬合计5354.69万元,按照在职员工7899人粗略计算,中泰证券人均薪酬约为38万元。
2.8亿私募基金违约问题尚待解决
在整个行业过冬的大环境下,中泰证券2018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在经营业绩下滑之外,还在处理其托管和代销的私募产品兑付纠纷,2016年就已经着手准备的上市进程也迟迟不见新进展。
2017年,中泰证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69 亿元,同比减少1.79 亿元,减幅2.14%。净利润18.96亿元,同比减少6.37 亿元,减幅25.16%。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排名(专项合并口径),中泰证券2017年净利润排名行业第16位。
2018年上半年,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单体公司口径),中泰证券半年营收为21.89亿元,行业排名第16位;净利润为4.96亿元,行业排名第22位。
除了经营业绩的压力,今年中泰证券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其托管和销售的2.8亿私募基金违约。“泰融1期”基金原定在今年7月2日开放赎回,但至今仍未兑付,已发生实质违约。投资人认为中泰证券在2年前销售“泰融1期”基金时存在虚假宣传以及误导行为,并且在该基金运行过程中未尽到托管人的义务和责任,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中融景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融景诚”)作为基金管理人,则投资了大量债项评级为AA-(不含)以下甚至是C级的债券,这在合同中是不符合规定的。
今年8月,投资人在找中融景诚无果的情况下,集体到中泰证券总部要求赔偿。据记者了解,山东证监局随后入驻中泰证券调查,但目前各方责任还未厘清,解决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现在没结果,还是悬着,这事儿年底前能了结都不错了。”中泰证券一名员工说。
中泰证券是由齐鲁证券更名而来。2015年9月,齐鲁证券整体变更为中泰证券并启动股份制改造,2016年3月报送IPO申请。其招股书显示,中泰证券拟登陆上交所,发行不超过20.9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保荐人为东吴证券。2017年9月,中泰证券的上市进程表现为“已反馈”状态。
不过,至今中泰证券的上市进程没有任何进展,仍然为“已反馈”。而与其差不多时间排队的天风证券已经实现挂牌上市。
券商“花式过冬”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成交低迷导致券商经纪业务不景气,资管业务处在规范阶段多处受限,自营业绩不理想,IPO缩水投行业务战线收缩,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节衣缩食、开源节流则成了券业共克时艰最直接的做法。过冬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要求员工自行提交辞职报告,有的严查出勤率,有的调派基层营业部,有的拖延入职,有的调整薪酬结构……部分裁员传闻已被券商辟谣,信息有真有假,但这也反映了行业焦虑。
花招一:要求员工自己提交辞职报告
8月份,网传东吴证券由于去年投行招人过多、今年业绩不理想,投行今年开始大规模裁员,一些入职一年的应届生也被裁掉,更要求“自己提交辞职报告”,并拖着一些员工8月份的工资不发。
面对这一传闻,东吴证券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网传信息“显然存在失实成分”,“公司投行目前不存在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也不存在大量应届毕业生离职的情况,也从未要求员工自行提交辞职报告。”根据东吴证券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该公司投资银行条线共有员工300多人,年初至今,新入职员工31人,离职员工 18人,属于正常人员流动。
花招二:入职三年内员工全到基层锻炼
国元证券要求入职三年内员工全部到基层营业部,人事关系都转过去,考核不合格的直接开除,似乎涉及变相裁员。
对这一传闻,国元证券给予了否认,并回复券商中国记者称,国元证券的员工数量已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今年新入职员工数量也超过了离职员工数,此次公司正常安排中后台员工到一线锻炼,锻炼时间在3至6月之间,年内员工队伍保持稳定、人员仍为净流入。
花招三:严查出勤率
7月份,民生证券一名投行员工在考勤抽查过程中,因为“照片拍摄时点非当日,不能证明其当时所在位置,证据虚假”异常情况,不仅被通报批评,还因此被降职降薪处理。
券商中国记者多方了解到,这次考勤抽查是针对投行部职级较低且未领到项目任务、未进入项目组的员工,按理是应该正常出勤的。记者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民生证券加强考勤管理背后,与其大刀阔斧推行投行MD业务职衔制度改革不无关系。
民生证券内部人士接受券商中国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当前推行MD制改革,初衷是把能干活的人留下来,把优秀的人才留下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民生证券的投行队伍。核心目的是提高投行员工使用效率(个人单产),激发员工干活积极性,鼓励投行员工多干活、多接项目。通过推行MD制,优化整顿投行队伍结构、完善投行制度框架,尽快适应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内控管理的新要求。
花招四:调整薪酬结构
8月份,华融证券员工称,到手工资打了五折。券商中国记者拿到的一份工资结构调整方式显示,调整后的每月工资结构调整为职位工资+考核工资,原本随月发放的绩效工资调整为季度发放,各部门领导薪酬调整的自主权加大,考核工资标准浮动为±35%。
据华融证券员工介绍,此次调整后,原先的职位工资被调低,约为六成左右,剩下的四成以及绩效工资当月不发,要等到季度或年度根据业绩达标情况发放,奖金部分未提,因业绩指标较高,这让大部分员工感到了压力,“肯定完不成,不能达标,一旦年底完不成任务,绩效就要泡汤,并且原本属于自己的职位工资也打了折扣,薪酬明显降低,而且部门领导手中的薪酬调配权利更大了”。
更早的是申万宏源证券,去年底调整了薪酬制度,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占全额工资的比例为20%~50%不等,绩效工资能拿多少需视年初初定下的目标完成率而定,这一薪酬结构在5月份已经实施,受行情影响较大的投行、固收、资管、机构销售等部门或条线员工普遍难以达到既定目标,薪酬降幅最大。
还有中信建投12位高管更是带头降薪,最高的降了三成,还有的券商停掉了通讯补贴、午餐补贴和电脑补贴,目前券商多采取提高绩效工资占比、执行绩效奖励递延的方式缩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