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动态

中美5G竞速激烈 应用领域是最终战场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上周,中美两国各自举办了一场展会,一是广州的天翼智能博览会,二是洛杉矶的世界移动大会美洲展,两场展会同期举行似乎代表了中美5G竞速的一场预演。

天翼展上,中国电信正式启动Hello 5G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涉及技术、网络、应用及终端的“四点主张”;美洲展上,除了传统的通信企业,宝马、谷歌等行业领先企业也展示了将5G与物联网、AI、大数据结合的智能连接技术。

当前,5G已经成为决定大国竞争力的一项关键因素。诺基亚、爱立信在美国市场频繁签下5G大单,而中国国内按部就班推进5G第三阶段的测试工作。

业内认为,5G的核心不再是面向消费者市场的应用,更多的要面向产业互联网应用。中美5G竞速,不会是短平快的“速决战”,而是一场“持久战”。5G的最终战场是垂直行业,这一点也正成为5G参与者的共识。

路线比拼

近日,爱立信与T-Mobile签署了一项价值35亿美元的多年期合同,为T-Mobile在美国部署5G网络提供支持。根据协议,爱立信将为T-Mobile提供符合3GPP标准的最新5G新空口硬件和软件。

无独有偶,T-Mobile与诺基亚已在一个多月前签订了一笔35亿美元的5G供货合同。业内人士向记者推测,这笔订单属于框架协议,包含基站和核心网主设备,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到两年时间里执行完毕。

目前,美国三大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均已明确了其在5G业务上的合作伙伴和商用路径;但反观中国国内,尚未出现明确的5G订单意向,仍然处在5G第三阶段测试的过程中。

实际上,8月中下旬以来,中国在5G测试上也有不少重要进展,以华为为例,一方面联合Intel率先通过中国5G技术研发第三阶段IODT测试,另一方面打通国内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独立组网下5G First Call,还率先完成了第三阶段SA(独立组网)5G基站功能测试与核心网测试。

此外,中兴、大唐、爱立信、诺基亚等设备厂商均发布了参与中国5G第三阶段测试的进展情况。

谈到中美5G竞速的现状,一家设备商人士告诉记者,中美5G商用所选择的路线并不一样。“中国5G是在工信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内场测试、外场测试、试商用、商用的节奏一步步推进,美国5G则是先用起来再说,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边用边改。”他认为,中国5G一旦推出,就属于相当成熟的商用网络了。

另外一位设备商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从工信部组织的5G外场测试进度来看,不管国内国外,所有厂商都是要按照这个安排来开展的。”谈到国内厂商的5G测试进度,该人士说,“华为的(测试)进展就很好。”

据记者了解,除了工信部统一部署的测试进度,各家参与中国5G建设的设备商都还会与运营商客户做单独的测试,不过这类测试并不在对外宣传的范畴内。

“中美建设5G所面对的标准、网络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抢进度,只是着力点不太一样。美国的5G参与者基于市场化考虑,先做应用再做改造,甚至有的宣传单纯是为了找买点、博眼球;中国在2G、3G、4G时代相对落后,希望在5G时代赶上,因此采取了全面覆盖的模式。”一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至于中美的两条道路究竟孰优孰劣,他认为,并没有必要进行优劣的区分。

暗流涌动

今年初的中兴禁售事件只是中美5G竞速暗流涌动下的冰山一角。近期,华为、中兴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被禁,不允许参与当地的5G建设。

在5G标准中,华为等中国厂商拿下三成份额,虽然仍低于美国厂商六成左右的份额,但中国在5G时代的话语权有了明显提升,在中国5G提速的关键期,华为、中兴被禁无疑是当头一棒。

上述设备商人士向记者直言,“目前,华为、中兴的技术产业化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没有国外运营商愿意和你玩儿,这是很要命的。”

在9月19日的达沃斯论坛上,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特别谈到了美澳印等国对华为5G技术的联合抵制。他说,5G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在安全性上相比4G产生了非常大的提高,在对此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应该关注技术本身,市场上相关的政治干扰对此毫无帮助。

上述研究员告诉记者,要全面评价华为、中兴被禁的可能走向,一方面,美国5G网络建设只有爱立信与诺基亚参与,其网络成本要比正常高出20%以上。“即便美国能够承受禁止华为、中兴进入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欧洲、非洲等市场的用户或许很难承担这一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以澳大利亚为例,华为曾是其4G时代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在澳大利亚选择非独立组网建设5G的情况下,如果5G时代不再接纳华为,其后可能带来的设备维护、调试、升级的成本将非常巨大。

实际上,除了国际上的暗流涌动,中国国内的5G进程也是隐忧犹存,或者说是存在不确定性。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5G频谱划分问题,此前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了解到的初步方案是,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拿下3.5GHz频段,中国移动获分配2.6GHz频段。不过,记者从运营商人士处得到的反馈显示,三家运营商、监管部门在频谱划分上的博弈仍很激烈。“现在关于频谱划分的说法基本上一周就能反转一次。”该人士向记者形容。

按照之前官方的表态,5G频谱划分将于9月公布,接下来的10天左右时间将极为关键。还有一项影响中国5G的不确定性来自于运营商,在中国5G建设起步的关键期,联通、电信再度爆出合并传闻,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是,联通、电信资金实力有限,合并有利于减轻5G支出压力。

但是,运营商支出的减少就意味着设备商收入的降低,在国内,华为、中兴一般都能拿下三大运营商的大部分设备订单,只有少部分被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获得。以设备商收入的降低“补贴”运营商支出的减少,在中美5G竞速已经构成全产业链竞争的情况下,这样的合并是否可行还要打个问号。

应用决胜

上述研究员表示,“美国现在商用的并不是真正的5G,而是固定无线接入(WTTx)。”他将此形容为“伪5G”。

记者了解到,由于美国地广人稀,有线宽带部署成本高,因此对固定无线接入的需求比较大,所以5G部署初期会更多地满足这方面需要,用毫米波来承载家庭宽带和有线电视等业务。

“5G对消费者市场的拉动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工业互联网市场,这才是5G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中美两国现阶段是同步的,都在寻求如何解决行业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运营商已经通过省分公司摸查厂矿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筹划面向企业的业务。

不过,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并非一蹴而就,此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预测,5G想要带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成熟至少也要在2025年之后。

从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来看,在面向消费者的应用中,5G对4G替代有限,这就考验5G是否有足够的商业模式完成成本回收并盈利。在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情况下,国内运营商最近的表态都十分谨慎。中国移动表示,将推动5G商业模式尽快成熟,同时高度重视投资回报;中国电信也称,5G将坚持有效益发展的总体原则,精准投资建设5G网络。

“5G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其业务应用能否被公众、政府、行业认可;5G实际的业务能力也不一定像宣传的那么全能。” 一位国内设备厂商人士分析,一旦5G大规模投入,如果运营商没有回报,业务就会慢慢萎缩。“所有的场景设定都要围绕用户需求。”

物联网应用要借助5G的大连接特性。实际上,国内已经部署了NB-IoT以及eMTC,意图提前培育物联网的产业链,发展行业用户,为5G到来做好准备。但据记者了解,当前这两项业务的探索也遇到了瓶颈。

找商业模式、找应用已成为中美备战5G的常态。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运营商在超高清视频产业上频繁发力,中国移动与产业链伙伴近期先后完成基于5G网络的8K超高清视频业务演示及外场直播;中国联通也宣布,以8K、VR为代表的5G网络超高清视频应用将构成未来联通5G+视频战略的核心。

上述运营商人士向记者解释,运营商推动超高清视频业务成熟,除了在时间节点方面的考虑以外,重点是由于超高清视频业务是在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场景中能够显著区别于4G的应用之一,有望带来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