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动态

游戏出海是自救还是策略?

证券时报记者 文锐

2018年以来,“出海”一词高频出现在游戏行业。由于受“总量调控”、“版号申请”等行业政策变动因素影响,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游戏厂商中呈现的出海热正在被市场解读为一种分散区域风险及行业自救的行为。

事实上,当记者就出海问题走访资深从业者时,其呈现出的出海逻辑更多的则是企业积极向海外市场布局的图景。

在这些从业者看来,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20余年,在技术积累、人才培养、资金供应、创意构思、文化底蕴等方面与世界游戏之间差距愈来愈小,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世界游戏平均水平,相对传统的影视、动漫、文学等引入式发展模式,中国游戏有望成为当代唯一一个中国文化输出的代表。

根据伽马数据《2018年1-6月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为1050亿元,同比增长为5.2%,而这一指标在过去三年分别为21%、30%、27%,增速明显下滑。

这令二级市场价格闻风大幅下降,数家行业龙头股价下探至数年来的低位。以腾讯为例,其股价从年初475港元的最高点曾跌至330港元,市值蒸发超过了万亿元,创全球之最。

然而,二级市场的强反应似乎并没有影响企业自身对行业的信心,当投资者开始远离游戏股的时候,回购自家股票也成为2018年上半年的市场焦点事件,包括腾讯、完美世界、游族、恺英、IGG、艾格拉斯、天舟文化等多家公司计划或已在回购市面上流通股,昆仑万维在发布半年报后,股价曾出现跌停,当时企业不仅取消了高管进行中的减持计划,又提出了3-10亿元的回购计划。

这些行业领头羊的回购举动到底是人为地稳定市场,还是坚定对游戏行业的信心?透过半年报的业绩便可以看出,三七互娱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2亿元,同比增长7.2%,艾格拉斯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2.35%。

仔细探究这背后,是海外收入的倍增。据《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海外市场5年增长近15倍。

另一方面,根据伽马数据显示,8月份又有首月流水过10亿的手游出现;整体来看,前8个月新上线产品中,多款产品首月流水在3000万元以上。报告中所提到的企业大多都有出海业务的披露,其中掌趣科技、完美世界、三七互娱、英雄互娱、艾格拉斯、心动网络等游戏企业所发行的游戏产品,涉及日、韩、欧、美等不同国家与地区。

从2013年中国游戏出海元年,2015年入围世界游戏Top1000的中国游戏仅有47款,到2016年增长到84款。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收入达到2036亿元,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游戏市场;腾讯以181亿美元荣登全球游戏公司利润排行榜首位。

为何这些游戏公司都看好海外市场?首先,相比国内游戏的免费模式,欧美国家游戏的付费模式已经很成熟,玩家已经形成的付费习惯会让企业的现金流保持稳定,此外亚洲的日本手游玩家的平均付费率超过60%,平均年花费为312.97美元,大约是美国的4倍。俄罗斯、中东市场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未来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其次,基于海外优质的行业基础,产品优势会在国际环境的历练中凸显,新款游戏上线后,无论在画面、声音、游戏机制的设计层面,还是操作效果、游戏世界观、用户服务等层面都会跟随用户的体验一起成长更新。

更可以看出,游戏出海可以让公司摆脱竞争日趋激烈的境内市场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快速带来巨大的消费群体。但同时正在为行业尤其是中小游戏企业发展置下越来越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拥有成熟的核心技术与丰富的产品经验者必将快速抢占市场,最大化地分享国际化所带来的市场红利。

而国内游戏厂商可以出海的背后也是游戏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与革命。早期的客户端游时代,新产品开发时间至少需要四年,不同市场间本地化切换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而目前在移动游戏时代,开发时间可缩短至六个月,本地化切换仅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产品数量大幅度提升,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要跟上如此快的节奏,需要凭借游戏运营业务中对玩家需求的深刻理解,此外性能优异、稳定性强的游戏引擎、游戏框架等核心技术,是企业持续推出高质量精品游戏的重要保障。

现如今中国游戏厂商不论是从IP的获取、研发、获客买量、大数据用户画像,还是延长生命周期、增加用户体验都显得更懂海外玩家,基于对玩家的深刻理解,一系列彰显中国元素的游戏作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玩家的青睐。可以看出,游戏出海不是自救而是策略,更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代表。